好纠结啊,想做近视手术,到底选激光,还是ICL?​

先说答案:得分情况!

“同事做全飞秒1天就看清了,我也能选吗?

“听说ICL可逆更安全,是不是更适合我?” 

面对全飞秒、半飞秒、ICL ……各种各样的近视手术,不少人都陷入“选哪种”的纠结里。但其实,近视手术从不是“想做哪个就能做”的自由选择,而取决于你的眼部条件。

今天就把角膜激光手术(全飞秒、半飞秒等)和ICL晶体植入术这两大主流术式的“准入规则”讲透,帮你避开误区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。


角膜激光类手术:先过这3道关

图片.png

咱们常说的半飞秒、全飞秒、全飞秒4.0、全飞秒Pro、SMART全激光等,都属于角膜激光手术——简单说就是“减法手术”:通过激光精准打磨角膜基质层,从而矫正近视和散光。想做这类手术,必须先过这3道关:

1. 角膜厚度:不能太“薄”,否则“磨不起”

角膜就像手机屏幕,激光手术相当于在屏幕上“雕刻矫正度数”——如果屏幕本身薄,再打磨就容易失去稳定性,甚至增加一些眼病如圆锥角膜的风险。

近视、散光度数越高,需要“磨掉”的角膜组织越多,对角膜厚度的要求也会更严格。比如哪怕你只有300度近视,若角膜偏薄,也可能被排除。

2. 近视、散光度数:不能“超纲”,有明确上限

激光手术能矫正的度数并非无限,不同术式有明确范围,超了就做不了:

图片.png

 3. 干眼/角膜健康:不能有“隐患”,否则术后麻烦多

如果本身有眼健康问题,可能会让激光手术的风险升高:

  • 干眼严重者:手术会暂时破坏泪膜稳定性,术后眼干、异物感可能会加重,甚至影响视力恢复;

  • 角膜本身有问题者:比如有角膜炎、角膜地形图异常(如圆锥角膜倾向),医生会建议先调理,甚至直接排除——这类情况做激光手术,术后角膜恢复难度大,还可能诱发其他眼病。


ICL晶体植入术:以下4点请牢记!

做屈光矫正手术的选择,是要根据眼部检查的相关数据来核定。有些人术前检查时,角膜形态不规则,或角膜存在潜在的隐患,角膜太薄,或者干眼症状严重,都不适合做激光近视手术,那么可以选择不受这些因素干扰的ICL手术。

图片.png

 ICL手术属于“眼内手术”,相当于把“微型隐形眼镜”放进眼睛里,适合角膜薄的人。但它也有自己的“门槛”,核心是眼内空间够不够大。

1.前房深度:得“放得进晶体”

图片.png

眼睛里有个“小房间”叫“前房”,ICL晶体要放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,这个“房间”必须够深,能装得下要植入的这枚人工晶体:

  • 一般要求前房深度≥2.8mm;

  • 要是前房太浅,晶体放进去会挤到周围组织,可能导致眼压升高。

2.眼底健康:不能有“暗伤”

ICL手术虽然不碰角膜,但对眼底要求更高——如果有视网膜裂孔、黄斑病变这些“暗伤”,得先治好才能做手术。比如高度近视的人容易有视网膜变性,要是没提前检查出来,术后眼压变化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,风险极高。

3.瞳孔大小:不能“太宽”

如果晚上看灯容易出现“光晕”,可能是瞳孔偏大——要是瞳孔直径超过ICL晶体的光学区,术后影响夜间开车、看东西。这种情况医生会评估是否适合,或者推荐其他方案。


怎么找到“适合自己的手术”?

图片.png

看完是不是觉得“好复杂”?找到“适合自己的手术”,关键就3步:

1. 首先,全面的“术前检查”非常关键!

去正规、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一套完整的术前检查(一般含20余项检查,包括验光、角膜地形图、眼底照相、前房深度测量等),数据会告诉你:角膜够不够厚?前房够不够深?有没有干眼、眼底问题?

2. 听医生“个性化建议”:别被“热门”带偏

很多人会问“全飞秒是不是比半飞秒好?”“ICL 贵是不是更安全?”其实没有 “zui好的手术”,只有“zui适合你的手术”。

医生会结合你的检查数据、用眼习惯(比如是否经常运动、夜间开车)等,给出建议,例如:

  • 经常打羽毛球、篮球的人,可能更适合全飞秒(切口小,抗冲击性稍好);

  • 夜间开车多的人,要是瞳孔偏大,医生可能会推荐半飞秒(能个性化设计光学区)。

3、提醒:别踩这些“选术坑”

  • 别信“低价套餐”:术前检查不完整、医生资质不明的低价手术,可能跳过“门槛” 评估,风险极高;

  • 别跟风“热门手术”:同事做了全飞秒恢复快,不代表你也适合——眼睛条件不同,适合的手术也不一样;

  • 别忽略“术后护理”:不管选哪种手术,术后按时复查、少看电子屏、避免揉眼,才能保证效果。

撰文:屈慧莹
视觉设计:周梦宇

编辑:彭梦婷
专业审核:郭燕
终审:李青霞、彭梦婷



相关投稿: